●電影需要技術,就像作家需要一支筆或一臺電腦一樣。但是,有了它們會如何?有不少電影在3D技術甚至情節的設置上都與西服國際大片“接軌”了,但是看過影片後,只有一種感受:炫技!除此之外,便是“糟透了”
  ●在中國電影史上,有很多讓人難以忘記的形象,如《高山票貼下的花環》里的靳開來,《芙蓉鎮》里的胡玉音。這些電影沒有3D技術,沒有大製作、大場面,可是人們經常懷念他們
  ●有的電影在藝術上的探索並不為大眾所關心,這好像只是藝術家和電影評論家的“小事”。事實上,藝術家應該有自己執著的藝術追求,不應該被利益打倒,褐藻醣膠真正的評論家也應該激賞藝術的探索
  電影需要技術,但藝術才設計裝潢是命門
  電影到底是什麼?是工業?是技九份民宿術?還是藝術?
  我想,這本來是毋庸置疑的問題,但是,在今天它基本上變成了工業和技術活。在一些國際性的大獎上,中國大陸的電影已越來越失去競爭力。一位戛納電影節的評委說得很清楚,中國大陸的導演非常重視票房價值,導致了兩個結果:一是註重娛樂性,嚴肅的探索性的電影少人問津;二是只滿足於追逐國內市場的票房,缺乏向國際進軍的眼光。說透了,其根本的問題在於,當下中國電影的藝術缺位。
  電影與文學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當代“最昂貴的藝術”。但它歸根結底仍然是藝術。雖然它因為投資巨大,因此需要高回報,但並不是說它就只是工業;雖然它需要3D等新技術,使人們一飽感官上的享受,但它也不僅僅是技術。無論是資金投入,還是技術運用,為的都是完成一件藝術作品。
  然而,從近年來中國電影發展的情形來看,電影過分地強調了技術。有人認為,中國電影與世界電影最大的差距就在於技術。我們沒有過硬的3D技術,我們沒有完成大場面的製作能力,我們沒有……不錯,電影需要技術,就像一個作家需要一支筆或一臺電腦一樣。但是,有了它們,我們會如何?最近,電影《狄仁傑之神都龍王》等一些電影在3D技術和情節的設置上都與國際上一些大片“接軌”了,可以看出,在這些方面,我們不難達到“國際水準”,但是,在看過這些影片後,只有一種感受:炫技!除此之外,便是“糟透了”。
  形象、主題、細節,一個都不能少
  如果從藝術的角度來看,目前電影到底存在哪些問題呢?
  首先是對形象塑造的輕視。就拿《狄仁傑之神都龍王》這部影片來說,要表現的人物形象重點有三個:狄仁傑、尉遲真金、銀睿姬,但看上去至少還有沙陀忠、元鎮、霍義,甚至武則天。在短短的133分鐘里,導演要通過這麼多人物之間的追逐、打鬥來塑造形象,這是極難的一件事。應該說,情節的安排還是非常緊湊的,但是,導演的用意似乎並不是為了塑造完美的藝術形象,而是為了炫耀視覺上的奇效,這就使人看完影片後不免長嘆一聲:藝術被驅逐了。
  在中國電影史上,有很多讓人難以忘記的形象,如《高山下的花環》里的靳開來,《芙蓉鎮》的胡玉音,等等。這些電影在今天來看,沒有什麼3D技術,沒有大片,沒有大製作、大場面,可是人們經常懷念他們。電視或劇院里放這些影片,人們還是會去追逐。很多人把《魂斷藍橋》至少看過六七遍,可仍然不夠。這些經典電影在今天算得上是小製作了,但今天為什麼就不能再產生這樣的人物形象呢?終其原因,還是我們對技術過於崇拜,而對形象的塑造過於輕視。
  其次是對電影主題的輕視,導致了電影深度的欠缺。電影的深度其實也就是人性與社會的深度。一個編劇或導演有深度,那麼,電影便有深度,反之,則只好在視聽效果上下功夫。對人物形象的輕視,必然導致在人性深度上的欠缺。現在的很多電影都是如此,電影主題似乎被娛樂解構了。很難看到一些導演在表現和挖掘人性深度上的力作。應該說,電影《白鹿原》有小說為底本,可以對白嘉軒和田小娥這兩個形象進行深刻地反映,但是,正如批評家所說,成了浮淺的男女故事,與小說的深度簡直是天上地下。我們也很少能看到直面現實,反映當代人心靈現實的深刻力作。說到這個主題,很多人馬上就想到新聞式的現實揭露。這隻是淺層次的,深層次的應該是對此種存在的深刻思考。
  《辛德勒的名單》《鐵皮鼓》《生死朗讀》等反映納粹主題的電影沒有停留在對社會的揭露、反思上,而是著力對人性進行深刻的挖掘。這些電影大部分都是根據文學改編而成的。中國也有一些深刻反映人性主題的著名小說,但我們沒有看到它們被拍成電影。從這一點來講,中國電影要達到中國文學的高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,對電影主題的輕視導致我們無法靠近深刻的主題。
  再次是對細節的輕視。目前中國一些導演在拍大片的時候,一直以好萊塢電影為榜樣,努力地與世界看齊,於是,我們會看到很多大製作電影,在表現殺戮的殘酷等大場面上不想輸給西方。對電影技術和方法的學習是必須的,但是,當我們的導演們迷信於技術與方法的時候,就真真切切地丟了自我。近些年來,我們也看到了很多大片,但立得住腳的極少。張藝謀在《滿城盡帶黃金甲》中散失了他以往對藝術形象地細緻刻畫,陳凱歌的《無極》幾乎使他喪失《霸王別姬》《梅蘭芳》給他帶來的藝術聲譽,只有馮小剛在《一九四二》中依靠了劉震雲的小說以及編劇才沒有跌倒。至於一年來上演的很多電影,如大做宣傳的《血滴子》《天機·富春山居圖》《一場風花雪月的事》等在細節的處理上幾乎說是漏洞百出、虎頭蛇尾。
  在大片鏖戰的時代,導演可能對小製作的電影不大看好,但事實上,小製作的電影才能見出導演的功夫。比如張藝謀的《山楂樹之戀》是他大片之餘的小製作,但是,人們對這部影片給予好評,原因是這部影片在形象塑造、細節處理方面打動了觀眾的心。奧斯卡獲獎影片《他們倆》是一部靠細節打動人心的作品,電影中的兩位老人分別由特林提格南特和埃瑪妞·麗娃出演。從獲獎的情況來看,人們顯然對女主角的表演非常欣賞。的確,安妮被表現得非常有性格、有格調、有尊嚴。在一些細節表現中,埃瑪妞·麗娃似乎真正地融入了人物和背景之中,她就是安妮,安妮就是她。似乎每一個動作、每一個表情以及每一句言語都是精心設計的,但又毫無做作之痕跡,仿佛他們倆就是那樣生活,直到死亡。演員因此獲得幾項最佳女主角獎。
  堅守藝術品格,呼喚探索精神
 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,票房不應該成為唯一的標準。《人再囧途之泰囧》創造了高票房,但是,它有多高的思想和藝術價值卻值得考量。這部電影只是一份難得的快餐,它在這個娛樂至上、大眾文化空前高漲的時代作出了一些探索。王家衛的《一代宗師》算是一個例外。這部電影並沒有獲得想象中的票房,相反,它受到了冷落。老實說,這部影片在細節處理上也有不當之處,如結尾加的趙本山和小沈陽的戲份有些生硬和做作。然而,它在藝術上的探索並不為大眾所關心,這好像只是藝術家和電影評論家的“小事”。事實上,藝術家應該有自己執著的藝術追求,不應該被利益打倒,真正的評論家也應該激賞藝術的探索。
  上世紀80年代,文藝創作進入了一個繁榮時期,那個時代最可貴的精神就在於藝術上的探索。今天,藝術探索精神失落了,文學式微了,熱起來的是影視,但影視的藝術品位嚴重缺失。
  除了上述這些問題,電影藝術發展方面的問題還有很多,如語言的粗糙化、故事的類同化等,這些問題是在中國電影迅猛發展中被“拔苗助長”的結果,也是市場影響下的種種迷失。若這些問題不能被更多的影視藝術家所認識乃至自覺改變,那麼,中國電影的發展便會受到影響。
  (作者系西北師範大學傳媒學院院長)
  (原標題:當下中國電影的藝術缺失)
(編輯:SN085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g72ugiex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